如东农业网 >> 马兜铃属

受损小麦有销路减灾措施得跟上1细叶薹草

2022-09-29

受损小麦有销路减灾措施得跟上

6月12日,本报报道了我省部分地区小麦不完善粒偏高问题,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。近日,记者就此进行回访——

“广开销售渠道,很多不达标小麦每斤也能卖到1块钱以上”

——既要做好解释,也要提供服务

不完善粒偏高,是今夏农民售粮遇到的困惑。

6月12日,省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,要求各地切实做好各项服务方便农民售粮,维护农民利益,确保农民丰产增收。“千方百计为受损小麦找出路,减轻农民损失。”省粮食局巡视员戴绍勤说。

在定远县仓镇观寺村,农民黄兆纯今年种了25亩白麦,其中有10亩不完善粒偏高,发芽现象严重。“正着急的时候,粮食部门帮助联系了本地一家粮食加工企业,按照1.05元每斤价格卖了4000斤。”黄兆纯说,这种麦子如果不及时卖掉,放长了就要生虫,损失就更大了。

这样的情况,在滁州、淮北、合肥等地并不少见。“据初步统计,全市有一半以上小麦不完善粒超过10%。”滁州市粮食局负责人介绍。为此,我省要求各地在做好解释的同时,积极为农民提供筛选、烘干服务,并联系粮食经纪人、面粉加工场和饲料厂,帮助农民销售。

在定远县国家粮食储备库高塘粮站,记者看到,这里设置有样品展台,展示国家标准等级小麦样品。“针对小麦不完善粒超标严重,尤其是生芽粒的定义群众不认同问题,粮站将小麦质量国家标准有关术语和定义,特别是不完善粒的形态和构成,打印成公告公示。”高塘粮站站长王庆专说,从目前情况看,即使有投诉的,经过现场解释政策都得到圆满解决,“夏粮收购比预想的要顺利”。

销路是减损的关键。来安县今夏小麦不完善粒超标的约占30%。对这部分不达标的小麦,粮食部门深入村队宣传政策,引导农民到指定收购点卖粮,并主动帮助与粮食经纪人联系销售。“广开销售渠道,很多不达标小麦每斤也能卖到1块钱以上。”来安县粮食局局长王沛海说。

滁州市粮食局负责人介绍,通过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购,召开饲料加工企业座谈会,引入外地企业参与小麦收购等多渠道帮助农民卖粮,不达标小麦有了一定销路。目前,农民通过市场化渠道销售的超标小麦,价格在1元至1.1元之间,农民普遍反映能够接受。

“对愿意销售到国有粮库的,要求帮助农民通过筛选、风选等办法,降低不完善粒含量,尽力整理达到质量标准,及时收购入库。”戴绍勤强调,目前省财政已拨付1000万元,对217个收储库点配备粮食精选机,要求各收储库点6月底全部落实到位,尽快发挥作用。

“不完善粒偏高发生是区域性的、品种性的”

——严禁借机拒收、压级压价

“从全省看,今年小麦不完善粒偏高发生是区域性的、品种性的。”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黄刚分析,主要原因是今年气候特殊,特别是入春以来,倒春寒时间长,皖北三四月份最低温度达到零摄氏度左右。加上收获前期,沿淮北部等地遭遇多次降雨,造成有些地区小麦不完善粒偏高。

记者了解到,截至6月24日,全省已收购小麦280万吨。全省共落实夏粮收购资金230亿元,确定有效空仓容1040万吨,收购库点1293个。小麦收购价格在100~120元/百斤左右,市场平稳。“收购资金、收储仓容能够满足夏粮收购需求,确保农民丰产增收。”黄刚介绍。

采访中,记者发现不少农民担忧收购单位借“不完善粒偏高”为借口,压级压价,甚至拒收。“今年小麦多少有一点受损发芽,就怕到粮站被克扣,卖不上价格。”灵璧县的一位种粮大户向记者坦言。

按规定,根据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规定,只要不完善粒不超过10%,就可以作为政策性粮油收购。戴绍勤强调,针对今年小麦收购的新情况,粮食部门严格按照省委、省政府要求,特别要把“不准压级压价”放在执行政策的首位,必须做到敞开收购农民交售的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小麦,不得拒收、不得限收,不得压级压价。“随时接受农民投诉和社会监督,切实保护农民利益。”

当前,夏粮收购启动不久,尤其是北方主产区收购大头还在后面。为此,省粮食局要求各地强化市县政府责任落实,统筹组织好本地小麦收购,协调和处理好收购中出现的问题。戴绍勤强调,关键是要积极鼓励支持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小麦,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在搞活粮食流通中的重要作用,召开酒精、饲料、加工等转化用粮企业以及养殖企业座谈会,动员引导企业入市收购。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与省外粮食企业参与我省小麦收购,努力拓宽小麦销售渠道。

业内人士强调,随着市场化收购逐步扩大,收购主体日益复杂,也给政府监管敲响了警钟。面对不完善粒偏高的问题,尤其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管理市场的作用,防止坑农害农事件发生。

“红麦品种抗雨水能力强,品质基本上都达标”

——优化种植结构,发展设施农业

就在不少老乡为受损小麦发愁时,定远县张桥镇陆户李村农民杨华忠却增产又增收。“一车2000多斤的小麦经过检测、过磅、入库,一个小时就领到卖粮款,1.18元一斤,一分不少。”杨华忠告诉记者,他家的小麦大多是红麦品种,抗雨水能力强,品质基本上都达标,而村里很多种白麦、混麦的农户,大多不达标。

王沛海说,今年不完善粒超标的小麦大多是白麦和混麦,红小麦受损较轻。因此,今后要合理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,增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能力。目前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,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不强,“靠天收”的局面仍然没有根本改变。在综合考虑自然条件、经济发展水平、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,因地制宜,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,提高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匹配度。

省农科院小麦所所长汪建来说,小麦品种抗性,直接决定对自然风险的抵御能力。瞄准当地主要病害加大科研投入,研究推广适宜种子,是增强抵抗自然灾害能力的基础。

抗风险,还要撑好农业保险这把“伞”。来安县施官镇桥西村种粮大户林洋今年种植小麦1277亩。“目前农业保险基本上是在绝收时才有每亩一两百元的赔付,在因天灾减产的时候赔付很少,对农民作用不大。”林洋告诉记者,希望农业保险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,给农民更大实惠。

同样是受灾,但一些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损失小,这源于自身抗灾能力强。记者采访发现,一些家庭农场主有烘干设备,粮食收上来立即烘干,不受阴雨影响。同时为周边种粮大户服务,赚取不菲的服务费。“部分受赤霉病和雨水影响的小麦,向别人租用烘干设备烘干后全部是合格小麦,1.18元一斤卖给了粮站。但除去烘干费、运输费等,算算纯收入仅仅够保本。如果我自己有烘干设备,今年还是有赚头的。”林洋说。

林洋告诉记者,搞规模经营必须发展设施农业,才能增强抵御自然风险能力,为此他已开始投入80多万元建烘干、仓库等设备设施,盼望政府能给予种粮大户购买烘干设备等提供资金扶持,“明年再下雨就不愁了”!

( 来源:安徽日报 作者:史力 罗宝 )

九江市崛起装潢工程部

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野云画室

南京威利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

大连运泰科技有限公司

浙江金顺印染有限公司

杭州焕发科技有限公司

杭州文诚阁收藏品有限公司

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路鹏程机电经营部

温州瓯南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

深圳市尚劲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

友情链接